词从诗分离出来走向成熟而卓然独立,其标志人物当推晚唐的温庭筠。《全唐诗》将温飞卿的词及其文友段成式的一阕《闲中好》也尽行收录了。段成式是位杂家和骈文家,叙述佛鬼禽兽世态民俗的30卷杂记《酉阳杂俎》比他的诗词享有盛名。然而那阕只有两句18个字的《闲中好》,却使我难以忘怀,大约是由于语淡味浓、清悠恬静、便于记忆的原故吧。“闲中好,尘务不萦心;坐对当窗木,看移三面阴”(《全唐诗》影印本2166页)。
人生之旅崎岖坎坷,要想摆脱尘世的烦扰,历来途径甚多;一是汉姆雷特说的“让死神来拘捕”,一是进寺庵修道院出家,一是醉生梦死,一是更加拼命地工作。还有没有更好的道路呢?有的,那就是善于“偷闲”。白居易曾说“偷闲何处共寻春”?欧阳修也说“官事无了须偷暇”;苏东坡更说“相逢有味是偷闲”!段成式白描出偷闲三味:天天见面的窗外大树矗立着,而树影却时时移动变化着,树叶的繁茂与飘落,树干年轮的悄然增长,树冠的宁静与鸟鸣,只有从尘务烦扰中逃脱出来的人,才能体验时间的沙粒在休闲中流淌的乐趣呵。只有在尘务中长期被挤轧被扭曲,灵魂不得伸展的人,才能从心底发出“闲中好”的赞美呵!
毫无疑问,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(《周易·乾》),是中华民族最富有代表性的精神所在。像宇宙天体之不断运行,一个民族只有永远开拓苦干,才能在数千年历史的长河中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被淘汰。在今天全球性的经济发展大竞争中,中国的现代化建设,一天也不能耽误,必须以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,才能迎头赶上,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。但是,国家的富强,民族的进步,恰如人之长途跋涉,没有加水、进食、停歇、休整、反思预测,一句话———没有充裕的休闲时间来进行更高级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,那么自强不息就会走向反面,变成疲劳轰炸。“大跃进”时的头脑发热,“一天等于二十年”,“苦战三年,改变面貌”,结果如何呢?后来又多次发生经济过热,付出的代价还小吗?弦绷得太紧,急于求成与自强不息的韧性战斗不同,表现在对规律是违反,还是适合,效果是截然不同的。
这几年,中年知识分子英年早逝,著名的可以举出上百人。除客观条件、生活待遇诸多因素之外,主观上神经之弦绷得太紧,超负荷运转,不善于创造和利用休闲时间,不能不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内部原因。是的,他们的奉献精神值得称赞,但从长远看来,如果他们多活三四十年,不是可以奉献得更多吗?